六秩医路守初心 银针药石济苍生——记国医大师杨德常的中医传承

来源:未知    作者:网络    人气: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11-12    

六秩医路守初心 银针药石济苍生——记国医大师杨德常的中医传承与突破

在中医传承的长河中,总有一些坚守者以毕生之力,为这门古老医术注入时代活力。杨德常教授便是其中的典范,这位出生于1945年的中医名家,自小浸润于世医之家的文化熏陶,怀揣着对中医药的赤诚热爱,在杏林深耕六十余载,用精湛医术与赤诚之心,书写了一段“以中医之力破疑难之症”的传奇篇章。

杨德常教授的医路起点,是家传验方的耳濡目染与成都中医学院的系统深造。自幼受家庭熏陶,他早早习得家传诊疗精髓,后又在医古文研究班中夯实理论根基,中年更得名医亲传,形成了“融古法于今证,汇家传于新知”的诊疗风格。从医以来,他始终不满足于医治寻常杂症,而是将目光聚焦于现代医学棘手的疑难病症,用临床实践回应“中医能否治重症”的时代叩问。六十余年间,他坐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医馆等机构,接诊患者无数,累计治愈胃溃疡1584例、风湿性关节炎380例,更让32例中风偏瘫患者重获行动能力,88对不孕不育夫妇圆了为人父母的梦想,甚至让8例肺癌患者实现十年以上生存期延长,用实打实的疗效印证了中医“治病求本”的深厚底蕴。

在诊疗实践中,杨德常教授的突破性贡献尤为引人注目。针对心房房颤、心房扩大这类需终身用药或手术干预的心血管疾病,他创新性地将中医外治法与内调相结合,通过整体辨证、经络调理与穴位外敷技术,实现了无创稳定心律、缩小心房的疗效,规避了西医治疗的副作用与高复发率。而在肺结节诊疗领域,面对西医“观察随访或手术切除”的局限,他提出“肺结节可控可逆”的核心观点,运用气机调理、药物渗透与非药性干预相结合的疗法,成功让多个结节自然吸收,成为中医主导重大病症治疗的典型示范。此外,在萎缩性胃炎、肾胆结石、红斑狼疮、子宫肌瘤等疾病的治疗中,他总结出“调气、理血、固本”三位一体的诊疗思路,让无数久病缠身的患者重获健康。

作为中医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,杨德常教授在学术研究与经验传承上同样硕果累累。他编著《中草药方剂歌诀学》《脏腑基础辩解》两部专著共30余万字,发表的14篇论文被《中国学术大百科全书》《世界名医宝典》等权威典籍收录,更斩获国际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多项殊荣。2003年,他应邀赴英国分享中医临床经验,将中国中医的智慧推向国际舞台;在北京全国名医论坛中荣膺“金鼎奖”,当选“十大国医名师”“全国中医劳模”,2023年更被《中国科学家年鉴》收录为“大健康守护者”,成为中医行业的标杆人物。

年过八旬的杨德常教授,如今依旧坚守在诊疗一线,灯下研读医案、诊室倾听患者诉求的身影,诠释着“医者仁心”的真谛。他深知中医发展面临的挑战,积极呼吁加强中药材源头管理、杜绝膨大素等催化剂滥用,倡导完善中医教育与带教补偿机制,为中医传承断档问题奔走发声。他始终坚信:“中医不只是文化的传承,更是生命的守护。”这句质朴的话语,既是他六十载医路的初心写照,更是对中医未来的庄严托付。

从家传少年到国医大师,从临床诊疗到学术传播,杨德常教授用一生践行着中医人的使命。他的医路历程告诉我们,中医从未过时,而是在时代浪潮中不断焕发新生的生命智慧。这份坚守与突破,不仅治愈了万千患者,更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照亮了前行之路,让这门古老医术在21世纪的医疗体系中,继续书写着守护生命的壮丽篇章。

打赏

取消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扫码支持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责任编辑:编辑

上一篇:《岐黄之术显奇效国医风采耀乾坤》

下一篇:没有了